Search

河南確診病例中醫藥協同診療率達91.3%

歷經許多非醫療因素的延誤,我們醫療團...

  • Share this:

河南確診病例中醫藥協同診療率達91.3%

歷經許多非醫療因素的延誤,我們醫療團隊以經方中醫快速有效治癒新冠肺炎確診病人的消息,總算被報導出來了。通許人民醫院感染科陸陸續續收治從武漢返回和親密接觸者發燒急診病人27人,其中4人確診為新冠肺炎,其他病人為A流感及其它種類肺炎。全部以中醫治療為主,西醫檢測,已治癒出院16人,包括一位新冠肺炎確診病人。仍在院的11人,病情穩定,預計第二位新冠肺炎確診病人這週通過基因核酸檢測,第三及第四位新冠肺炎確診病人為新收治的病人,中醫治療下穩定進步,預計一週左右後申請基因核酸檢測。

https://mp.weixin.qq.com/s/pNXaAsC8uVo3JA5LYQWrhw

https://k.sina.com.cn/article_3177640383_bd66f1bf01900nl9l.html?from=health

医药卫生报:河南确诊病例中医药协同诊疗率达91.3%

截至2月5日24时,全省确诊病例中应用中医药的人数777人,中药参与比例达91.3%。其中,服用汤药620人,使用中成药522人,疑似病例使用中药780人。

2月4日,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人民医院第一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痊愈出院。

通许县人民医院接诊时,患者有发热、咳嗽的症状,肺部CT显示有片状阴影。该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汤英立即对其辨证施治,应用大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千金苇茎汤加减两剂后,改用泽漆汤加茯苓四逆汤加减。用药后,患者的情况趋于稳定,体温恢复到36.5摄氏度,肺部CT及化验检查结果也都在正常范围内。连续监测8天,患者情况稳定,2月4日出院。

汤英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接诊患者后第一时间应用中医经方进行治疗。在对疑似患者的诊疗中,该院坚持应用中医方法救治。目前,他们情况均稳定,化验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剩下3名确诊患者也已好转。

连线开封,我们拿到了通许县人民医院整理出来的基本参考流程:

(1)如果肺部CT无异常阴影,单纯低热、咳嗽、流清鼻涕,给予葛根汤(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调整用药);

(2)如果肺部CT无异常阴影,高热,体温38摄氏度以上,无论有没有咳嗽、咯痰等,给予射干麻黄汤加大青龙汤(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调整用药);

(3)如果肺部CT有异常阴影,肺部有感染情况,给予泽漆汤加茯苓四逆汤,或射干麻黄汤加千金苇茎汤(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调整用药)。

开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科科长、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齐洪喜说:“通许县人民医院在治疗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过程中,重视中医经方的运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做好中西医协同作战、让中医药参与患者诊疗,开封在组建市级、县级中医药专家组的情况下,设计了中医四诊信息采集模板,便于信息采集全面、准确。截至2月4日24时,开封确诊的17例患者全部用上了中医药,中医参与治疗率(包括使用汤药和中成药)达到100%。

在医圣故里南阳,得益于多个专家指导小组的积极参与,截至到2月5日24时,中医药参与确诊病例109例,中医药参与疑似病例治疗97例。

1月23日,全省建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西医协同机制以来,各地采取措施加强落实,濮阳、济源、许昌、鹤壁、三门峡等地的确诊病例中医辨证和中药汤剂使用率达到100%。截至2月5日24时,全省确诊病例中应用中医药的人数777人,中药参与比例达91.3%。其中,服用汤药620人,使用中成药522人,疑似病例使用中药780人。

在1月27日召开的全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视频会上,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全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确保所有确诊病例尽早、及时、全病程使用中医中药,确保中西医协同机制落实,有效发挥中医中药的治疗作用。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务部主任、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王海峰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目前尚无有效药物,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该病早期表现为湿热,时间久了会伤气伤阴,很多患者湿热内蕴、气阴两伤,出现咳嗽、胸闷、胸痛、饮食差以及失眠等症状。因此,在常规的抗感染、提高免疫力等西医治疗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使用中医药,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减少住院天数,提高抵抗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http://andylee.pro/wp/?p=7276)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Tags:

About author
關於部落格 我本來是個科技人,也是一個科技管理與投資人,受過現代化邏輯分析訓練,從量子物理的嚴密數學推衍,無線通訊軟硬體的系統設計,到複雜的公司購併與投資財務模型,無一不是嚴格的「科學分析」與「實事求是」。換句話說,我本來跟中醫一點關係都沒有, 也跟很多不了解中醫的人一樣,覺得中醫很不科學,甚至覺得中醫已經該被淘汰了。 我為什麼會走到中醫的領域呢?十年前左右,正當我頂著史丹佛電機博士及柏克萊MBA的光環在矽谷汲汲營營時,我父親得到了肝癌。一開始醫生說仍不嚴重,只有1.2公分,栓塞手術即可去掉腫瘤。第一次栓塞後,果然腫瘤迅速縮小,可是不到三個月,新的肝腫瘤冒出來,竟然有5~6公分。又再次栓塞,第二顆腫瘤也縮小,然而,又不到三個月,再度有新的肝腫瘤冒出來,這一次成為11公分,連醫生都不相信腫瘤可以長得這麼快,只能說那叫做「多發性肝癌」。 我一方面不能理解這樣的病情發展及醫療方式,另一方面想幫助父親,我開始作研究,查詢各種資料,請教各類醫學專家。很快的,我了解到現代西醫學對慢性病的處理是很有限的,就連美國疾病管理中心 (Centers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s, CDC),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NIH), 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以及很多其它世界頂尖醫學研究組織都表示,現代西醫學沒有辦法有效治療癌症,心血管疾病,關節炎,失眠,憂鬱症,體重過重等等慢性疾病,標準醫療程序有很多的爭議及副作用。這讓我很驚訝,深入了解後才明瞭,現代西醫學在分子生物學層面上,或許很科學,但是在臨床治療,並非我以前認為那般邏輯化,而且臨床治療往往非常局部化,缺乏整體理論與模型,而是以嘗試錯誤 (trial and error)及鬆散的統計數據為主。以一個科技人的背景而言,這樣的一門學問,似乎達不到「科學」的條件。同時,我發現,和我有相同想法與疑問的人其實很多,甚至有好幾位史丹佛大學的西醫專家教授,當面指出西醫臨床上的缺失,並大聲質疑西醫學上的很多問題。 就在我對現代西醫學感到無助時,有朋友及西醫專家要我去多了解中醫,這些人都有見證過或親身經歷過中醫治療的效果 。我一開始時,無法接受這樣的建議,就連現代西醫學都達不到嚴謹的科學標準,古老的中醫又如何能提供一條大道呢?然而,人的緣分是很難解釋的,在這個時間點上,我碰上了中醫經方派大師倪海廈中醫師。倪先生病人案例讓我很驚訝,我保持科技人懷疑的精神,去了解去查驗。我慢慢的對中醫有了很不一樣的認識,開始愛上中醫,而倪先生也成為我中醫的啟蒙老師,帶領我進入了中醫的世界,我從一個不懂中醫的人,轉變成一個中醫的支持者與實踐者,經過很多很多的臨床驗證,我實在不得不讚歎古老中醫的偉大。 中醫其實是一門很嚴謹的科學,非常俱有邏輯性,臨床效果往往超過一般人的想像。然而,很多人對中醫有很多的誤解,更有很多人利用中醫的名號做不肖的生意,讓中醫背負了很多的罪名。所以,我想寫個部落格,來說明我所認識的中醫,這當然無法闡述整個中醫學問,更無法代表整個中醫界對中醫的看法。然而,希望藉由我嚴謹的科學與科技背景,以及我在臨床上做到很多人認為中醫無法做到的病例,來喚醒一般人對中醫的誤解與懷疑。 以現代科學方法來闡述中醫,至少有兩條路。第一條路是用現代的醫學、生命科學、分子生物學等等來說明中醫古書中的理論及治療方法。很多人試著使用這個方法來解釋中醫,我也曾花費不少心思與力氣在這條路上。然而,我認為這樣的方法雖然有其一定的價值,它可能不是最好的方法,這種使用一門學問去解釋另一門渾然不同學問的方法,就好像硬要用化學的化學反應去解釋物理學的萬有引力,看起來都是在解釋自然現象,兩者的出發點和基本定律(axioms)完全不同,即使在最終的理論上或許可以聯結,但在實際生活應用上不是很有效率的 。 另一條以現代科學方法來闡述中醫的路,是利用基本科學的精神,以及邏輯推理的方法,把中醫當作完全獨立的學問,先不要想證明中醫的基本定律,而是想辦法從那些基本定律推衍,看看是否能在人體現象與治病上得到相符合的結果,如果在多次應用上得到很好的相符性,那麼這些中醫基本定律就有很高的科學價值。也就是說,我們先不要急著用現代醫學來解釋中醫古書中的理論,我們把中醫古書中的基本定律條列整理出來,利用邏輯推理,應用在臨床治療上,看看人體的反應及治療效果是不是和我們推理預測的相符合,如果符合性很高,那這些經典中的基本定律就值得我們尊敬與接受,即使我們不能解釋這些基本定律,那只代表「現代醫學」這項「工具」還不夠先進,畢竟「現代物理學」不能解釋的自然現象也仍然太多太多。 至於部落格為何取名為「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這得提到一本書「當孔子遇上哈佛 」。前輩元大創投董事長李克明先生是哈佛大學嚴格訓練出來的法學博士及企業管理碩士(MBA),是位專精跨國商務及企業購併的國際律師,更是國際金融企業的頂級專業經理人,經歷過無數次的商場鬥智。 十年前,李董事長因緣際會重新拾起論語孟子等等中國經典,他驚然發現,他幾十年來累積無數的商場心得與智慧,竟然早在幾千年前就被古人討論過,而這些經典書籍裡的智慧更遠遠超過他的想像,於是李董事長以他哈佛企管與法律所貫輸的邏輯思維 ,全心投入中國經典研究,也因此寫了「當孔子遇上哈佛」。當我向李董事長請益時,了解到我個人從西方教育轉向中國古老智慧的歷程與李董事長頗為相似,一個講治人心,一個講治人體,而我寫這部落格時,也受到李董事長的大力鼓勵。因此,我也就沿著李董事長的書名,把孔子換成中醫醫聖張仲景,把哈佛換成我的母校史丹佛,成了「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當「中醫醫聖張仲景的經典學說」遇上「現代大學史丹佛的科學思維」 (www.D
View all posts